駐守抗疫一線,愧對妻兒卻無愧黨徽
2021-08-12
作者:行政人事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復雜形勢,華建物業黨支部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硬仗的動力,全面發動物業全體工作人員投身到疫情防控斗爭中,讓黨旗在社區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陳德權,華建物業黨支部副書記,自封控之日起,他堅守一線連續奮戰十余天,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不懼風險、勇于奉獻、務實為民的本色。
我是黨員我先上,團結員工同心抗疫
“我沒做什么,都是一線員工做得多。”陳德權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實際上,他既是指揮員,又是作戰員。
在揚州防控疫情最緊張的時刻,社區和物業始終在最前線,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疫情防控關鍵的一環。作為一名黨員,同時也是管理10余個小區的華建物業的負責人,陳德權毫不猶豫選擇沖鋒在前,7月27日,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他就立即組織各項目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他作為領導小組負責人,不斷號召物業黨員干部加入防疫志愿者隊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11日,全市開始第六輪核酸檢測,陳德權5點就趕到香頌溪岸小區。在核酸檢測現場,陳德權協調志愿者們維持秩序、登記信息,并一遍遍解答著居民疑惑。烈日下,他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汗水把頭發打濕,衣服緊緊貼在身上,雖有疲憊,卻難掩那堅定的神色。見香頌溪岸小區秩序穩定,他又匆匆趕往下一個小區,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皮膚曬得通紅,但內心卻充滿干勁兒。他堅定地說道:“黨徽在身,責任在肩,共產黨員在危難時刻就要能豁出去,我在崗位,員工們才都安心。”
華建物業此前每天在崗員工不下500人次,但由于疫情管控,在崗人員急劇減少,反之工作量卻大大增加。保安不僅要值守門崗,還要兼職“管家”,為鰥寡孤獨或是居家隔離的業主送上生活物資;保潔不僅要清理生活垃圾,每天還要消殺四至五次。
為了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完善的管控方案,陳德權多次深入各個小區觀察,晚上再根據確診病例的流調軌跡挑燈夜戰地研究,確保每個小區都能嚴格管控,業主能安心居家。連續十幾天,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員工在陳德權的影響下,勇于擔當、急民所急,堅持奮戰在小區防疫一線。項目上各個辦公室隨處可見折疊床和涼席。很多員工就睡在辦公室里,“特殊情況,能不回家就不回家了。”員工們紛紛說。
8月10日,華建物業接到建工控股公司緊急通知,拆除新建核酸檢測實驗室所在地——國展中心廣場的道路障礙。為了加快進度,陳德權立刻帶隊上陣。烈日下,他親自搬抬腳手架,給員工做了表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廣場上的各類展架、路障迅速拆除。
陳德權堅信,有這么一批與業主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員工,一定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線,眾志成城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當好業主“守護神”,無愧黨徽愧對家人
在員工和業主眼中,陳德權是個“拼命三郎”。如此高強度的工作,陳德權從來沒喊過一聲苦一聲累,但提起妻兒,他心中卻有很多歉疚。
妻子剛做完一場大手術,還在臥床休養,兒子放暑假在家。正是家人需要他的時候,一場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
每天6點多出門,正常要到晚上7點多下班,24小時“開機待命”保證突發性事件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經常是才到家洗完澡一個電話又匆匆出門……
每天中午12點多,陳德權都匆匆趕回家,兒子煮好了飯,他趕緊上鍋炒兩個菜。忙起來怎么辦呢?“他們就煮個稀飯將就一下吧。”說到這里,陳德權眼眶有點紅了。
但好在家人都很支持他。每天出門前,臥床休養的妻子都會緩緩起身送他到門口,再三叮囑:“戴好口罩,注意防護!”他都會笑著寬慰妻子:“我自己會注意的。你在家好好休息,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我很快就回來陪你。”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陳德權以非凡的力量為業主和華建物業員工排憂解難,以博大的情懷溫暖萬家,成為大家的貼心人、主心骨。好心業主也紛紛捐贈物資,面罩、防護服、酒精、眼罩、礦泉水、西瓜……
“疫情不退、我就不退!”這是奮戰抗疫一線黨員陳德權的錚錚誓言,在關鍵時刻,危難之際,他用守護詮釋了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關注公眾號